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世界快看点丨清代一考生,竟背着装满馒头的麻袋去殿试,皇帝看后道:状元就是你了

2023-05-20 13:07:10中华网热点新闻

科举制可以说是我们数千年来的文明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延续到今天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特别是在武则天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位女皇帝十分重视人才,在位时期还实行了殿试以及不留名考试。也就是在阅卷的时候批卷人是看不到考生的名字等信息的,而且每次殿试都是武则天亲自坐镇,这也是最大程度的保证科举制的公平性。我们如今的高考和其他大型考试都有科举制的影子。

从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建立到大清灭亡这期间有将近600位状元产生,相对而言这个人数是很少的在这么的时间里。虽然每年都会举行科举制,但想要成为状元需要经过六场考试。前三场考试每年都会举行,后三场和奥运会一样,只不过是三年才会举行一次。所以即便是考一次就成为状元,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相关资料图)

所以历朝历代的状元们都没有很年轻,考到状元大多都已经到了知命之年,头发花白。我们课本中的《范进中举》就可以看出中举之后的癫狂,范进成为举人是从20岁考到了54岁的成果,整整用了三十四年的时间。这三十来年,范进受尽了世人的白眼,甚至自己的岳父都带头看不起他。

书生们一旦考取功名后随即就能够飞黄腾达,全家人以及子女后代都能够翻身成为上流人士。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也有"金榜题名时。"所以不论是多大年纪或是家中多么贫穷,都会对科举考试十分狂热。有的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科考就是在科考的路上。

进入殿试后众多考生除了才华还需要引起皇帝的注意,因为大家都是从外表才决定要不要在进一步讨论更深入的东西。所以考生们一旦得到进入殿试的机会就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己有亮点,争取在殿试中赢得更大的赢面。

在康熙年间的一次殿试中,有很多才华横溢的考生摩拳擦掌准备一招实现鲤鱼跃龙门。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情况也是各不相同,很多没见过世面的人见到威严的大殿和高高在上的直接就吓得瘫倒在地。可是这位叫李蟠的考生却剑走偏锋,不仅穿的穷困潦倒,最大的亮点是带了一麻袋的馒头在大殿上接受康熙的提问。

也正是这一袋的馒头引起的康熙帝的注意,因为在古代到了后三场比较重要的考试都需要进京。在地大物博的我们国家,这一路要走好几个月,普通人家雇不起马车就需要步行。这样的长途跋涉,就需要备足粮食。普通人家带一袋白面馒头就已经很难得了。

而且科考的考试时间也很久,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考生们在这几天里的吃喝拉撒都在考场内的小房子里,这也是防止有考生作弊。既然进了殿试,皇上肯定是要管饭的,并且殿试也是需要整一天时间,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能还会到晚上。尽管能吃到宫里的饭菜,可李蟠还是选择带着自己的白面馒头去见皇上。

李蟠进入考场,也就是我们如今的"安检"步骤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的看着他这袋白面馒头,仔细一数竟然有三十多个。这样的举动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又没有明文规定说考试不能带馒头以及粮食的数量,所以只能对李蟠放行。当时也没有人拦住他,他就和这些馒头一起去见了圣上。别人都以为他这样做是博眼球,这袋馒头也的确引起了皇上的注意。面对皇上的提问,他都回答的不卑不亢,而且十分有条理和见地。不仅口才了得,笔试也很精彩。在皇上的大殿上,李蟠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写卷子。不慌不忙,字迹还十分工整。当其他的考生已经交卷的时候,他还在写,直到天黑了,就剩他自己的时候才交卷。

当时包括康熙在内的所有人都怀疑李蟠作弊,拿到他的卷子之后康熙一下子被惊艳到了。写了一手的好字不说,文章内容也十分有见地,见解非常独特。康熙直接就钦点李蟠是状元,而且还调侃他是饽饽状元。

李蟠果然没有辜负皇上的厚望,当上状元后兢兢业业,为朝廷建设也立下了许多功绩。所以说殿试还是有一定公平性的,如果没有殿试李蟠得到重用的几率会大大减少。因为谁都想不到一个穿着破衣褴褛带着一袋子馒头的人会有如此的才华,而且还是当今的状元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