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5月7日,“网友自称曾霸凌刘亦菲”的词条突然登上热搜。该网友称,他曾在学校时“揍了几次刘天仙”,对刘亦菲进行了言语和身体上的欺凌,并对此不以为意。事件一出便引发热议,一部分网友认为“霸凌行为可耻,不应以此蹭流量博眼球”,另一部分网友表示“该网友霸凌他人并洋洋得意,态度不端正”,也有网友对事件的真实性存疑。
该事件引发关注后,刘亦菲方尚未作出回应,事情真相有待进一步核证。但不论霸凌事件真实与否,该网友对霸凌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态度都是一种无视他人尊严的荒谬行为。霸凌事件是否属实、以何种形式、程度如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些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但该网友轻佻地谈论霸凌行为这一事件本身,就值得我们仔细审视。
校园霸凌绝不是值得“炫耀”的行为,毫无悔意地谈论霸凌实际上是一种的二次施暴。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显示,49%的同学承认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的人曾遭受到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比数字更可怕的是,大多情况下,霸凌的阴影会像无法摆脱的疾病后遗症一般,跟随受害者一生。且刘亦菲作为公众人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霸凌事件热度迅速上升并广泛传播,若情况属实,将对刘亦菲造成实实在在的二次伤害。
受害者遭受心理创伤小心掩藏,而施暴者洋洋得意态度嚣张,这种现象在各式各样的霸凌中并不少见。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和指责,该网友在评论区回复称“可我已经干过了啊,小时候干过的事又不能改变”,字里行间透露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正是其荒谬所在。在霸凌行为中,施暴者无所谓的态度不会弱化霸凌的程度,反而进一步说明了一个扭曲但普遍的事实:受害者深陷泥沼,施暴者却鲜少反省。就像年初大火的韩剧《黑暗荣耀》中,女主角文东恩用十年时间向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复仇,但直至最后也没有得到一份真诚的道歉。
无所谓甚至得意洋洋的态度是对受害者的不尊重,以此为噱头蹭流量博眼球更是一种对严肃话题的轻蔑。倘若霸凌事件属实,不管其发生时间多早,都不应该随时间而被遗忘,道歉和悔过什么时候都不晚。毕竟时间并非消解伤害的工具,幼年时期的创伤更容易影响一个人,施暴者的忏悔和歉意,是对受害者最大的帮助。
目前社会上的心理辅导大多针对受害者,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伤害,但施暴者的悔过才是解开被霸凌者心结的关键一环。因此,预防和解决校园霸凌事件不仅需要法律、制度上的硬性管束,更需要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上的疏导熏陶,教导孩子以霸凌行为为耻,以和睦友善为荣。当我们不再毫无顾忌地谈论霸凌行为,当施暴者能意识到霸凌行为的可耻,当受害者的内心伤痛被真正安抚,当全社会共同树立起爱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霸凌行为带来的长期后遗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