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顾 韩
编辑 | 李春晖
正如硬糖君已多次论证的:如果我们将 2018 年视为影视行业,尤其是剧集、长视频的一个转折点,种种乱象已无法用速度遮掩,并由此进入一个漫长的调整期。那么 2023 年显然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上,内容和玩家的洗牌都在各领域发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影视寒冬加三年疫情,不止平台战略有所调整,观众心理也发生不可忽视的变化,种种原因促使剧集市场进入新一轮的洗牌重组。不断有新厂牌走进人们视野,也时而有 " 前浪 " 追赶不及,存在感渐弱。
而在所有垂直赛道中,悬疑剧的品质升级与内容迭代最为激烈,厂牌换代也尤其迅猛。2023 开年,悬疑剧大放异彩,可展开 battle 的既不是以往那种内容,也早不是大众熟知的那些玩家。
被 " 稀释 " 的悬疑
无需为《狂飙》的全民追捧感到惊讶,早在二十年前,扫黑主题的悬疑涉案剧就曾掀起播放热潮," 刘华强 " 这一经典荧幕形象便诞生于此时。
然而,热播导致跟风,跟风引来管控。2004 年,总局下发《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禁止涉案题材在黄金档播出,悬疑电视剧从此陷入低谷。不过这也意味着,当多年后视频网站开始尝试自制,悬疑题材便是最现成的差异化手段。2014-2017 年之间,网络平台爆发式产出了一批悬疑剧集。可能是受到当时大热的《神探夏洛克》等海外剧影响,又或者是因为网文 IP 含量极高,这些剧集大多走得是奇情悬案逼王流——主角没有点天才的怪癖、过去的阴影或者宿命的对手,都不好意思出来混悬疑圈。
2017 年优酷的《白夜追凶》,是这一派的集大成者,也是同类作品难以逾越的标杆。在此之后,悬疑网剧的监管逐步完善、题材红利消退,陷入产量高但爆款少的尴尬境地。直至 2020 年才迎来第二个高峰——以爱奇艺迷雾剧场为代表的精品短剧。
这一阶段主打社会派推理,不断有电影咖、电影导演下场,抬高了悬疑网剧的阵容天花板。然而不久之后,这一派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主创容易陷入卖弄手法、故弄玄虚的误区,导致剧情拖沓晦涩、难以下咽。
经历一年多的低迷之后,2022 年至今,悬疑剧终于浮现出新的内容趋势——悬疑 +:
悬疑 + 科幻的《开端》《三体》,悬疑 + 古装的《风起陇西》《唐朝诡事录》《君子盟》《显微镜下的大明》,悬疑 + 职业的《猎罪图鉴》《庭外》,悬疑 + 年代的《胆小鬼》《平原上的摩西》,悬疑 + 伦理的《江照黎明》《消失的孩子》《回来的女儿》,悬疑 + 爱情的《回廊亭》,悬疑 + 主旋律的《罚罪》《对决》,悬疑 + 现实主义大剧的《警察荣誉》《狂飙》……
这可以理解为悬疑在大类型之下出现了进一步的细分子类型,也可以理解为悬疑在类型融合中被稀释了——悬疑开始成为一种形式,能够承载各种各样的内核。比方说,《显微镜下的大明》明里查案,实则在讲官场腐败、历史洪流。《狂飙》《警察荣誉》里案件只是表层的叙事线索,更重要的是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勾勒出过去或现在的社会百态。
《三体》采用悬疑手法,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影视市场、与观众拉近距离。改编自 " 新东北文学 " 的《胆小鬼》《平原上的摩西》则通过陈年悬案带出时代变迁,都有很强的文艺片气质,观感与人们印象中的悬疑剧大相径庭。
不止是下游选择
相较于古偶、现偶、家庭剧等可以在很长时间维持类型稳定,只进行微创新,为何悬疑剧总在主动或被迫做着国剧的变革急先锋?硬糖君曾尝试从观众角度去探讨:即过去三年特殊的社会环境导致人们更愿意选择一些轻松明快、治愈减压的内容,放弃艰深晦涩、或者可能造成悲观焦虑的东西。
这种心理影响到悬疑剧的消费。于是我们看到,2022 年," 迷雾 " 式的深沉短剧几乎全军覆没,受到市场欢迎的悬疑剧都带有某种明快的特质:《开端》内有小年轻谈恋爱,外有观众玩梗;古代背景的《唐朝诡事录》以奇观取胜;《猎罪图鉴》《警察荣誉》采用单元剧模式,几集一案不深挖,根本没时间 emo。
此外,随着时间与情绪成本的提升,以及内容供给的丰富多样,人们在看剧上也更加务实,敢于弃剧,不会因为制作好、演员好或者主题正确就强忍着去看一些看不懂的、或者剧本稀烂的 " 高级剧 "。悬疑剧的受众本来就属于 " 挑剔观众 ",得到的市场反馈也更加残酷直白。
从内容本身来讲,本格推理容易走上逻辑游戏的炫技道路,进入小众化审美的领地。社会派推理聚焦社会或人性阴暗面,不仅创作难度大,边界也很难把握,很多短剧在播出时都遭遇删改,出现烂尾情况。因此,如今这种与其他类型融合、降低推理与犯罪含量的做法,某种意义上是悬疑剧的求生之举。同时,这也是类型发展的必然。任何内容都需要不断创新,悬疑剧要给观众带来烧脑或惊悚的体验,更加不能走老路。
最后,悬疑的潮头从精品短剧变为现实主义的全民大剧,也是受到了上游的影响。在超前点播被叫停、降本增效成为主调的新阶段,后者比前者展现出更多优势。
精品短剧与超前点播、剧场打法的兴起时间都在 2019-2020 之间,本质上为长视频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在内容圈层化无法避免、用户与广告主不断流失的情况下,如何会员、广告兼顾,从有限的用户那里更加集中地获取更多收入。
三者相互配合,超前点播相当于提高 " 票价 ",弥补了短剧集数少、周期短的劣势。而超点被叫停后,短剧的商业模式问题就更加致命。
降本增效则意味着相比用类型剧精准收割,平台更加倚重头部大剧的头部效应。一部大剧一旦热播出圈,可以从广告、会员、衍生品、发行(反输电视、出海、授权翻拍……)等多个角度创收。而现实主义,正是能够争取 " 最大公约数 " 的选题思路。
当然,大剧与短剧对于平台来说意义不同。大剧实现的是长视频作为主流媒体平台输出价值、维护共识的义务,短剧承担的则是创造与探索的行业责任。大剧与短剧都能得到空间与滋养,平台生态才算健康。在超前点播被叫停后,平台又陆续推出了回转付费、结局点映与会员纯享等模式。《平原上的摩西》甚至没有费心做下沉市场的宣发,而是像文艺片一样走了评奖路线。
谁失落,谁火热
《狂飙》背后有中央政法委的指导,投入与组局都是 S 级。很明显,不是所有制作公司都有能力、有资源驾驭这样的大剧。硬糖君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悬疑厂牌都会被这个标准所筛选。
2020-2021 年间,爱奇艺的迷雾剧场曾给到许多新锐公司一剧成名的机会。其中,仅万年影业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产能,离开迷雾剧场后还与芒果 TV、B 站合作了新剧。其余要么像好记影业(《沉默的真相》)一样至今只有一部作品,要么像国韵文化(《谁是凶手》)一样匆匆转战其他领域,根本不能以悬疑厂牌的身份在市场立身。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平原上的摩西》是真正的爱奇艺自制剧,只有他一家出品方。爱奇艺近些年吸纳了不少资深制片人进来搞工作室,也快到 " 图穷匕见 " 的时候,之后势必会对悬疑厂牌格局造成影响。
五元文化曾是爱奇艺悬疑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22 年在悬疑竞争中也遗憾缺席。不过,一来它的崛起要早于精品短剧潮,二来它在 2021 年已经制作了另一部大热反黑剧《扫黑风暴》,算得上是成功过渡。
灵河文化也是一路从 2014 年走来。不过,腾讯视频的《三体》在其作品矩阵中更应该归为 " 大 IP 承制 " 这一类,其自行开发的悬疑剧很多还是垂直趣味的 " 小而美 " 型,去年拍摄的《棕眼之谜》就是一部 16 集短剧。这是顺利过渡的,还有没能顺利过渡的,比如工夫影业。它于 2017 年触网,作为电影公司,一上来就靠画面美学超车。然而到了 2023 年,悬疑观众已经看过太多电影级短剧,再看《君子盟》也不会轻易为精致画面动容,反而被稀烂演技震撼。《君子盟》与《河神》如出一辙的玄学破案未能赢得叫好,反招致 " 技穷 " 争议,哪怕两部剧其实出自两个不同的子厂牌。
那么,又是哪些制作公司得到了本轮悬疑利好?
首先是老牌公司,也包括电影公司。君不见,博纳首次拍剧就将本质还是言情 IP 的《掌中之物》改编成了扫黑除恶剧,与公安部金盾联合出品。
正午阳光、柠萌影业与耀客传媒在 2022 年的悬疑代表作都是短剧,但这三家同属六大制作公司,操作大剧与主旋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强情节、男人戏是正午阳光的舒适区,而柠萌影业在 2020 年就推出过一部聚焦经济犯罪的《猎狐》。
其次是资深业内创建的主创型公司,如《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导演李路的弘道影业,郑晓龙创立的春羽影视。
最后是资源或资本突出的新锐公司。比方说,《罚罪》出品方当代时光成立于 2017 年,属于体制内创业,上一部《猎毒人》与这一部《罚罪》都组建起了军警题材的资深班底,公司的下一部作品是陈晓主演、严肃文学改编的《人生 · 路遥》。
《狂飙》背后的留白影视成立于 2014 年,创始人徐康曾任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高级副总裁,联合创始人毛攀锋是欢瑞前董秘,二人联手将资本与产业进行了较好的融合,至 2017 年 9 月已获得四轮融资。有媒体分析,除了不差钱,留白在项目管理与资金运营效率方面也存在优势,因而可以连续推出大剧。
平台背景的公司也不可忽视。阿里影业敦淇工作室 2021 年发布过一张悬疑片单,三部剧中,《重生之路》与《重生》、《重生之门》属于同一系列,偏垂直趣味;《扫黑》与《中国刑警》则偏主旋律,前者已经于 2022 年 7 月杀青,正式剧名为《扫黑之拂晓行动》,由黄志忠、姜武主演,不难想象其项目定位。
虽然动不动就洗牌有些残酷,但起码就悬疑剧来说,品质提升、推陈出新正是诞生于疯狂的内卷之中。继短剧潮之后,如今的大剧潮能够持续多久,下一个浪头在哪里,又有谁能存活到下一阶段?硬糖君衷心希望,所有的剧集类型都能像悬疑一样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