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句“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的意思是:天下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必然要经过酝酿、发展的过程,决不会突然而来。
2、出自王充《论衡·状留篇》中的句子:“河冰结合,非一之日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资料图)
3、” 后演变为现在的谚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
4、”原文如下:且圆物投之于地,东西南北,无之不可,策杖叩动,才微辄停。
5、方物集地,壹投而止,及其移徙,须人动举。
6、贤儒,世之方物也。
7、其难转移者,其动须人也。
8、鸟轻便于人,趋远,人不如鸟,然而天地之性,人为贵。
9、蝗虫之飞,能至万里,麒麟须献,乃达阙下。
10、然而蝗虫为灾,麒麟为瑞。
11、麟有四足,尚不能自致,人有两足,安能自达?故曰:燕飞轻于凤皇,兔走疾于麒麟,蛙跃躁于灵龟,蛇腾便于神龙。
12、吕望之徒,白首乃显;百里奚之知,明于黄发。
13、深为国谋,因为王辅,皆夫沉重难进之人也。
14、轻躁早成,祸害暴疾。
15、故曰:“其进锐者退速。
16、”阳温阴寒,历月乃至;灾变之气,一朝成怪。
17、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18、干将之剑,久在炉炭,铦锋利刃,百熟炼厉。
19、久销乃见作留,成迟故能割断。
20、肉暴长者曰肿,泉暴出者曰涌,酒暴熟者易酸,醢暴酸者易臭。
21、由此言之,贤儒迟留,皆有状故。
22、状故云何?学多、道重为身累也。
23、译文对照:圆的东西掷在地上,东西南北,没有滚不到的,拿根棍子阻挡它,才稍微一挡就停住了。
24、方的东西落在地上,一扔下去就停住了,至于它的移动,需要人去触动它。
25、贤儒,是世上方的东西。
26、他们难得移动,要移动就需要有人帮助。
27、鸟比人轻便,能去很远的地方,人不如鸟,然而在天地之间有生命的东西当中,人是最宝贵的。
28、蝗虫飞行能达万里,麒麟必须有人进献,才能到皇宫门前。
29、然而蝗虫是灾祸,麒麟是祥瑞。
30、麒麟有四只脚,尚且不能自己到达宫廷,人有两只脚,怎么会自己到达呢?所以说,燕子飞得比凤凰轻盈,兔子跑得比麒麟快速,青蛙跳得比灵龟爬行快,老蛇穿行比神龙灵便。
31、姜太公白了头才显贵;百里奚的智慧,到晚年才表现出来。
32、他们能为国家深谋远虑,因此成了君主的辅佐,但都是些才高德重,很难被提拔任用的人。
33、轻浮急进的人早被任用提拔,但祸害的到来会特别迅速。
34、所以说:“前进得快的退缩也快。
35、”春夏秋冬,要经过几个月才会变更,而灾变的气,一个早晨就会发生不可想象的事。
36、所以黄河的水结冰,不是一天寒冷能形成;把土堆成山,不是一会儿就可以弄成。
37、干将宝剑,要在炉火中锻烧很久,锐利的锋刃,要经过无数次精细的冶炼磨光。
38、由于经过长时间的熔炼,就显得形成非常迟缓,正因为形成非常迟缓,所以才能够割断东西。
39、突然长出来的肉叫肿,突然喷出来的泉叫涌,酒太熟的容易变酸,醋太酸的容易变臭。
40、像这样说,贤儒不能任用提拔,都有他们自己的缘故了。
41、原因是什么呢?学问太多,先王之道太重,成了自己的负担。
42、扩展资料《论衡》赏析:《论衡》书从宇宙观上反对这种见解,针锋相对的提出: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由“气”构成,“气”是一种统一的物质元素。
43、“气”有“阴气”和“阳气”,有“有形”和“无形”,人、物的生都是“元气”的凝结,死灭则复归元气,这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
44、由“气”这个物质性的元素出发,《论衡》指出:“天乃玉石之类”的无知的东西,万物的生长是“自然之化”。
45、天地、万物和人,都是由同一的充塞于宇宙中的气形成,而且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所以,“外若有为,内实自然”。
46、而人与天地、万物不同的是“知饥知寒”,“见五谷可食之,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
47、所以,人和五谷不是上天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气”的“自然之化”。
48、《论衡》书首先从宇宙观上否定了“天人感应”的“天”,还世界的物质性面貌。
49、不过,《论衡》书中所描述的宇宙观,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宇宙观:“天地合气,物偶自生也”,“及其成与不熟,偶自然也”(《论衡·物势》篇)。
50、作者简介: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
51、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52、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
53、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
54、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
55、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56、《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